死亡也需要“美育”,45期培训班,天泉分享生命美学
时间: 2024-11-20
在许多人心中,死亡是冰冷的、沉重的,
而殡葬场所或是青松翠柏,整齐划一,
或是青山白化,单调乏陈。
但,死亡真的只能如此吗?
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,逝如秋叶之静美。
不同的视角下,其实,死亡也一样可以很美。
这种美,有梁祝化蝶的浪漫之美;
▲从梁祝开始,蝴蝶成为中国人对生命之美的注脚
有日式禅学的侘寂之美;
▲伊东丰雄的冥想の森,谁能想到这是一座殡仪馆,而且获得了世界建筑最高奖项——普利兹克奖
有西方宗教的神圣之美......
▲雄伟的哥特式塔尖,绚烂的彩色玻璃,肃穆庄严的雕塑……可在教堂的深处,往往静静安放着信徒的棺椁
我们习惯了这些美,
却忽视了这些其实都是与死亡相关的美丽。
或许,是我们刻意忽略?
或许,是我们不善发现?
或许,是我们的死亡,也需要美育?
带着这样的疑问,在2024年11月13日至17日于云南昆明举办的第45期全国现代公墓建设培训班上,天泉佳境副总经理林小青以其深厚的设计经验与前瞻视野,为我们带来了名为《和光同尘,与时舒卷——探索已建生命纪念设施更新与再生》的精彩课程,细腻地勾勒出生命美学的绚丽画卷。
她深刻剖析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,重申了福寿园国际集团“3JI”的核心理念:通过记号做美、记载做厚、纪念做长,让每一个生命的故事都能得到最温柔的铭记与传承。
这不仅是对传统殡葬场所的一次革新,更是对死亡美学的一次深情呼唤。我们可以看到,在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,传统殡葬场所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。它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纪念功能,而是向着功能复合、生态绿色、人文艺术、智慧科技的新时代迈进。墓园,这片曾经被视为寂静与悲伤的土地,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,成为心灵的疗愈之地、文化的璀璨舞台、人文的和谐家园。
让我们一同跟随设计的脚步,探索死亡之美,感受生命的力量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或许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。
功能整合,价值重塑
针对已建公墓的功能缺失与土地碎片化问题,我们提出了整合祭扫动线、优化公共空间、释放土地资源等创新策略。
以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为例,设计以强化核心轴线、打造花园景观、联动多功能板块为策略,将回龙山墓园打造成为集交通、文化、疗愈、墓葬于一体的园区绿肺与中央公园。
绿色生态,引领未来
墓园的生态化改造也是生命纪念设施更新与再生的着墨之处,我们坚持“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”的原则,采用环保材料与绿色技术,实施绿地造墓与石材回收等生态友好措施。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墓园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,更是对地球母亲的一份深情告白与温柔呵护。
以如意花谷为例,设计以新老墓葬融合、土地价值提升为目标,通过隔离设计、道路规划、绿化美化等措施,将如意花谷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的墓园景观。这里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的生态环境,更成为了人们缅怀先人、寄托哀思的重要场所之一。
此外,针对零星地块的建设,我们在昆明晋龙如意园·玲珑雅苑中进行了微更新与精细化设计,通过运用绿色生态材料与环保技术等方式,将玲珑雅苑打造成为具有小巧精致、温馨舒适特点的墓园空间。
人文艺术,情感共鸣
从建筑风格到布局艺术,从景观设计到文化融入,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殡葬传统的墓园文化。无论是西方几何的严谨之美,还是中国山水园林的灵动之韵,都将在墓园中得到完美呈现。同时,我们还将通过美学规律的运用与空间实体的创造,营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,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与文化的滋养。
河南福寿园·藏山苑就是这么一处文化之美的现实映照。我们借鉴宋代园林的造园手法与文人雅事的精髓,通过截取名画场景、打造局部空间等方式,营造出起承转折、抑扬顿挫的游线体验感。这里不仅有着诗情画意的景观氛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,更成为了人们感悟生命、品味文化的绝佳之地。
科技赋能,智慧前行
在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的新时代背景下,科技已成为推动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我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墓园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场景,致力于实现墓园管理的智能化、服务的便捷化与个性化。这不仅将提升墓园的整体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,更将为逝者与家庭带来更加温馨、便捷、高效的殡葬体验。
在上海福寿园·慧心谷中,通过水岸智慧屏幕,我们将祭扫空间从狭小的墓碑或室内场所转移到舒适、宽敞的智能化场景,更以智慧屏幕营造四季流转、山水归程、明月小楼等不同意境,给亲属带来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的追思体验。
同时,更有福寿云科技助力,为慧心谷打造出专属的数字空间服务体系——云上天境。它能够存储声音图像、记忆场景、人生故事、数字资产、社交关系等,最终通过相貌、声音以及思维的复刻,让逝者的数字生命永存在这个空间里。
E·N·D
和光同尘,与时舒卷,在“3JI”核心理念的指引下,天泉佳境积极探索生命美学的设计之路,不仅致力于让每一处纪念空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更将成为推动社会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。
我们将每一个生命故事融入设计之中,使墓园成为集自然之美、人文之韵、科技之智于一体的生命家园,让人们在哀思中寻得慰藉,在记忆中感受温暖,共同见证并参与这场从寂静到生机、从悲伤到疗愈的深刻转变,携手步入一个更加人性化、生态化、智能化的殡葬新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