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泉获奖作品赏析 | 万象入画图·栖居的诗画宋韵——河南福寿园·藏山苑
时间: 2025-05-30
FSYGROUP
万象入画图·栖居的诗画宋韵
河南福寿园·藏山苑
近日,由天泉佳境精心设计的【河南福寿园·藏山苑】,在全球数以万计的参赛佳作中脱颖而出,一举斩获2025柏林设计大奖——银奖。这一奖项的获得,不仅是对天泉佳境卓越设计能力的高度认可,更彰显了【河南福寿园·藏山苑】项目独特的设计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▲获奖页面
奖项简介
柏林设计奖(BERLIN DESIGN AWARDS)是国际知名的设计奖项之一,由全球权威设计平台 The BETTER FUTURE 主办,在全球设计领域享有盛誉。该奖项自创立起,便旨在表彰具有锐意创新、卓越设计的商业设计作品,也表彰引领潮流的设计团队的创造力和勇气,鼓励设计师和设计机构突破传统,展现独特的创意和设计理念,推动全球设计行业的发展。现已成为在全球设计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高度认可度的重要奖项,吸引了众多知名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参与,也成为了推动全球设计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若说园林是凝固的诗,那么河南福寿园·藏山苑便是以大地为纸、山水为墨,写就的一卷宋代文人画长卷。这里,造园不再是简单的叠石理水,而是一场对东方美学的深度凝视——截取《千里江山图》的层峦叠嶂,化用《西园雅集》的曲径通幽,将宋代园林的“以小见大”与文人雅士的“物我两忘”,凝练为一场起承转合的生命漫游。
1.灵感溯源:千年宋都的文化底蕴
藏山苑项目位于河南福寿园,占地约9533㎡(一期为5836 ㎡)。河南开封作为北宋都城而闻名于世,项目以此为切入点,深入挖掘宋代文化的精髓,巧妙结合宋代名画中的场景空间,开启了一场文化与园林的奇妙融合之旅。
2.主题演绎:宋韵新雅的东方空间
设计以“宋韵新雅”为主题,旨在打造具有宋代园林气韵的东方空间。通过对空间、细节、场景的反复推敲,截取名画场景,进行局部空间打造,营造起承转折,抑扬顿挫的游线体验感。以寻找宋代人文景观为线索,由序入画,构筑琴、画、诗、茗四境,重现宋代千年风雅。
东方宋代美学在这里被凝练于一园之中,演绎礼序之道的景观空间,让四季更迭与物心转换完美融合。宋代美学、礼仪以及且行且歌的生活方式,与自然气韵相互融合,共同打造出一个造物有灵的大美风雅之境,为人们带来意趣迭现的东方雅致生活。
3.设计巧思:二维与三维的梦幻联动
藏山苑采用“白墙为纸,光影为墨,写意山水,以画造园”的独特设计手法,将宋代名画的二维画景,精心打造成三维的立体场景。当阳光洒下,光线又将这三维的立体场景投射到白墙上,形成二维的光影画景。二维与三维在此形成动态关联,人行走其中,仿佛置身于一幅不断变幻的画卷之中,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如同品画一般的千变万化。
4.墓葬产品:风雅简约的自然意趣
宋代文人雅士居所与自然相融,风雅简约。藏山苑墓碑设计亦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,以天然石材搭配适合材质,保留石材纹理,让墓碑宛如自然的一部分,静谧而庄重。
设计中融入宋代文人生活元素,如琴棋书画象征图案、山水花鸟浅浮雕等,丰富视觉的同时,更增添人文气息。
部分产品借鉴宋代园林简远、舒朗、雅致、自然之风,用自然山石材质,经自然化处理,贴近融入自然。造型上,借鉴园林元素,提取文人画意境。以自然整石为主体,或镂空营造框景入画,或装饰松石金木深化园林意境,或垂松挂玉烘托文人逸士情怀,让逝者安眠于宋韵画境。
5.特色景观:景观壁葬的艺术升华
园区内的景观壁葬别具一格,其设计蓝本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佳作《千里江山图》。运用彩铜工艺与线雕技法,生动演绎出画中山色风光。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峦叠嶂,屋舍错落有致,小桥横跨流水,人物栩栩如生,飞鸟灵动翱翔,各元素相互交织,共同构筑出引人入胜的艺术空间,将墓碑记号升华为精美的艺术呈现。
不仅如此,该景观壁葬创新性地融合了3J数字祭扫功能,借助数字化手段为产品赋能,在满足当代祭扫需求的同时,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。作为未来极具拓展潜力的新型节地产品,它巧妙地将文化艺术、人文关怀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,为殡葬行业的发展开辟出全新路径。
6.文化道场:生者与逝者的对话空间
藏山苑的存在,正是文化之美的现实映照。我们以宋代园林的造园手法为骨,文人雅事的精神为魂,通过截取名画场景、雕琢局部空间,在移步易景中编织出抑扬顿挫的游线韵律。曲廊引风,漏窗借月,一池静水倒映天光云影,半亭孤松暗藏禅意玄机——这里不仅是诗情画意的栖居,更是一处让生者与逝者、历史与当下对话的文化道场。
下期预告——
是殡葬与自然共生的栖居秘境,也是可呼吸的生态诗篇,系列第三篇:《静听松风籁·呼吸的绿肺空间——辽宁观陵山福寿园·入云山居》,依山借势,以苍松为笔、云海为墨,邀您共赴这场林泉之间的生命对话,于松涛絮语中探访这绿意盎然的人间仙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