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 首页 > 资讯详情 >

连廊梦归云·融汇的东方盛境——廊坊万寿园公墓·尚德府苑

时间: 2025-08-12


FSYGROUP

连廊梦归云·融汇的东方盛境



廊坊万寿园公墓·尚德府苑


     又双叒叕获奖啦!继入云山居之后,天泉佳境设计的【廊坊万寿园公墓·尚德府苑】芬兰Arch设计大奖(Arch Design Award)的评审中赢得评委们的一致青睐荣膺金奖。同时也将当代墓园设计内蕴的文化深度与独特美学语言,推向全球视野的焦点。


▲获奖页面


奖项简介


     芬兰Arch设计大奖(Arch Design Award)是一项享有盛誉的国际设计竞赛,以连接室内外的Arch(拱)为名,期望通过自身促进设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,使卓越创意能如Arch一样成为业内的视觉桥梁,有效联结市场与设计。奖项致力于发掘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最具趣味性、设计感和创造性的优质项目,旨在为有才华的设计师提供认可,助力他们提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推动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。



1.事死如生,传统墓园的范式重构


     当晨光穿透云层,洒在青砖灰瓦的连廊飞檐上,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悄然开启。廊坊万寿园公墓·尚德府苑以“事死如生”为旨,将中式府邸的礼序之美与生命纪念的永恒哲思交融,在燕赵大地上勾勒出一幅“生者如游园,逝者得安栖”的东方盛境。以敬畏之心重构传统墓园范式,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承载记忆与情感的容器。




2.三重礼序,三进院落的空间叙事


     传统墓园的行列式布局如同一本摊开的线装书,平铺直叙却少了韵律。尚德府苑撷取中式民居“四合院”之精髓,将传统礼序与现代设计交融,打造出“三进院落式”墓区空间。以“一轴三进”为骨架,通过廊亭、水景、禅石砂境的串联,让墓区化作可游可憩的艺术园林。




一进府门:礼序启幕,中式庄严    


     首进空间以新中式风格府门为起点,屋面舒展饱满,沿袭北派园林"中正平和"的精髓,恪守中轴对称的礼序传统。晨光穿透云层,勾勒出庄重的仪式感。这里不仅是空间的入口,更以“登堂入室”的布局,让踏入者褪去尘世浮躁,在光影流转中感受"厚德载物"的东方哲学。




二进别院:写意入画,四水归堂    


     沿明堂景观轴深入,二进空间以“四水归堂”为核,中心水景与连廊围合成静思庭院。水波倒映着飞檐翘角,青石板路蜿蜒其间,每一步都似在山水画中游走。设计师以水为引,将景观与墓区融入艺术画卷,让有限空间延伸出无限意境。



三进内院:天人合一,云归心安    


     末进院落以水为脉、山石为骨,南侧水域环抱,中心云归亭静立。视线通透,动线流畅,停驻于此,仿佛听见时光的低语。建筑、景观与墓区在此交融,构筑“园中有院,院中有园”的东方盛境,让生命以自然之姿回归大地。




3.文化深耕:燕赵精神的立体图谱


     廊坊地处京津走廊,设计深挖地域文化基因,将燕赵大地的豪迈与水乡的婉约熔铸一炉。连廊的云纹雕花取材于当地非遗剪纸,碑石的肌理摹写易水砚的温润,甚至一草一木的栽植都暗合于民俗。


     同时,园区以“德”为魂构建五重精神空间,分别以明德、寿德、恩德、广德、福德为名。这种命名体系既延续了北派园林“以文造园”的传统,更通过空间叙事将传统美德转化为可感知的景观体验,以多元化的生态墓葬群落,静待生命自然的礼赞回归。


▲可左右滑动查看


     当空间以历史的姿态延展,当连廊织就文脉的经纬,整座园区如同一方承载记忆的净土。这里安放的不只是灵魂与姓名,更是一个家族、一方地域绵延不绝的精神图谱。




4.廊架设计:休憩联通的留白空间


     基于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——夏季日照强烈,秋冬多雨雪湿冷,业主希望打造一个区别于常规园区的主题空间。因此设计将风雨长廊作为核心元素融入园区,既为访客提供全天候的舒适休憩环境,又能通过连廊系统激活周边功能区



    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廊架设计中前瞻性地预留了数字化接口,为后续加载虚拟火焰祭祀、数字追思等创新功能提供基础设施,此举旨在通过技术手段逐步引导和改善北方地区传统祭祀习俗,体现人文关怀与可持续发展理念。这种"留白式"技术植入,既延续北方"慎终追远"的民俗传统,又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殡葬文明发展进步。




5.生态智慧:合于自然的共生之道


     此外,面对场地低洼积水的挑战,设计以微地形重塑“藏风聚气”之局。雨水沿墙根蜿蜒,化作滋养花木的甘霖;PC砖、石英砖等仿石材料以假乱真,既保留中式纹样的典雅,又减少资源攫取。



     首期硬质铺装与二期可上人草坪的分期规划,让墓区随岁月流转渐次披绿,最终实现“墓隐于林,林即是墓”的生态愿景。




【E·N·D】


     尚德府苑的实践,是我们对“墓园何为”的深情作答。当现代生态理念与传统空间智慧相遇,当功能需求与人文关怀相融,这片土地终成一方“让告别变得温暖,让思念有所安放”的生命栖居地。


     “云水之间存浩气,松柏之下有温情”——或许,这就是东方文明对生死最诗意的诠释。